找到相关内容6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含概说(2)

    」(长含沙门果经)。由于对善恶因果观念的怀疑,甚至说:「无施无与无祭祀法,亦无善恶,无善恶报。无有今世,亦无后世,无父无母,无天无地,无众生世」(同前)。因为缺少正知正见,对宇宙间一切法生起,而没有正...水,火还归火,风还归风,皆悉败坏,诸根归空」(长含沙门果经)。这是极端排斥伦理观念。故唯物思想,并非发明于欧洲。古代印度社会极为风行,无父无母,无善恶报,无因无缘的思想,都是受了当时唯物思想影响,...

    东初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647205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1)

    世界的窗户是打开的,也不会受到摆布。  要「持续保持觉知」、也就是「正知」,就得依靠辨识和抉择,这正是《沙门果经注疏》中所说的「四正知」①,明了何者会障碍我的正念修行而使我不能持续,要针对持续的问题在...开悟的境界。(菩提比丘英文编译,德雄比丘中译,《沙门行经——沙门果经及其注疏》,法雨道场倡印,2002,页92-111)。  前 言:在修道的迷雾森林中披荆斩棘   作者:一行禅师著 周和君译   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2.html
  • 释尊的禅修过程

    错乱。依据南传的《阿摩昼经》和《沙门果经》,其次第是(1)戒具足,(2)守护诸根,(3)正念正智(正念正知),(4)满足衣食。在正念正知下,进而灭除五盖,依次得到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接着得到六通及三明,灭除无明,得到解脱。同样的经文也出现在《长阿含经》以及《长部》的《种德经》、《究罗檀头经》、《坚固经》、《裸形梵志经》、《三明经》、《沙门果经》、《布咤婆楼经》、《露遮经》等等。在南传《中部》的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347805.html
  • 释迦时代之外道

    于一事全无定见,如人捕鳝不可捉摸。(见巴利文本沙门果经)  如汝问有别世否,如我知定有,我当作是言但我不作是言,吾亦不以为如是如是,吾亦不以为不如是如是,吾亦不非之,吾亦不言非有非非有别世。如汝问有情有以偶然生否,诚有果报否,人既得道死后常存或仍断否,吾亦如上答之。(节译巴利文本沙门果经)   同时谓此事实,此事异,此事不异,此事非异;此在六十二见有四见,(以下所陈六十二见俱依长阿含文...

    汤用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154788.html
  • 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

    ,吃完便走了。在大藏经的律部有很多类似的数据。尤其在阿育王时期僧侣与商队同行,将佛教行商组织起来,达到双重目的已成为政府之政策。   [2] 见《长阿含经》卷17,27《沙门果经》︰「我父摩竭(陀)...89~91。   [4] 同注(2) ,《沙门果经》︰「佛为说法,示教利善,王闻佛教已,即白佛言,我今归依佛、归依法、归依僧,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,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欺、不饮酒......

    李志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855798.html
  • 四阿含经的研究(2)

    中含沙门果经)。由于对善恶因果观念的怀疑,甚至说:「无施无与无祭祀法,亦无善恶,无善恶报。无有今世,亦无后世,无父无母,无天无地,无众生世」(同前)。因为缺少正知正见,对宇宙间一切法生起,而没有正觉的...败坏,诸根归空」(长含沙门果经)。这是极端排斥伦理观念。故唯物思想,并非发明于欧洲。古代印度社会极为风行,无父无母,无善恶报,无因无缘的思想,都是受了当时唯物思想影响,马列主义,视人为物,于此有何分别...

    力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656147.html
  •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

    沙门果经》中,释尊对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说:   大王!又如何比丘具足正念正智耶?大王!兹有比丘于进、 于退以具正智,于瞻前、于顾后亦具正智。又屈伸手足时,持下衣上衣及钵时,饮食尝味时,大小便时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4.html
  • 根本及部派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

    于最高实在者的梵所创造的,所以这个思想,即相当于所说的他作论”。   至于无因无缘的思想,我们在长含第十七卷沙门果经中可以明白看出,如经中叙述他们的主张说:‘布施也无,供养也无,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354821.html
  • 佛世时印度十六国的政治形势(上)[附注1]

    居住在王舍城的附近。在长阿含的沙门果经(Samaphala Sutta)和中阿含(第七七)的大族生经(Mahāsahuladayi-Sutta)都有这样的叙述。  有一回,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未生怨和侍从们...证明对它们的人民是幸福的。这两个国王鼓励婆罗门教的祭祀,这是真的,然而,在他们那里,沙门也有充分自由来传播自己的教法。不仅如此,频婆娑罗王还用供给住宿等来鼓舞他们。当乔答摩刚刚出家到王舍城(摩揭陀首都...

    印度憍桑比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3357558.html
  • 初探戒律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

    尽,对各种邪见进行总结分析,指出邪见的危险与无用。在此基础之上,《长部》第二部经《沙门果经》则证颂依正见修行的成果。由此可见,佛陀在他一身的弘法过程中,首先花了十二年的时间破除邪见,树立正见,佛法才...

    释净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2864050.html